91精品国产高清在线重,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国产,日本高清h色视频在线观看,亚洲高清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三区

首頁  > 紅橋區

傾情幫扶 千里攜手奔小康

發布時間:2022-04-27 10:03:12 | 來源:天津日報 | 作者:王睿 | 責任編輯:吳一凡

紅橋區援甘教師董世杰在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中學給學生上物理課。市合作交流辦供圖

有一種情誼,跨越千里;有一種同行,并肩逐夢。

當山與海“相遇”,會發生怎樣的“化學反應”?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為這一命題“解鎖”新答案。

自2015年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天津與對口幫扶地區結對認親、心手相牽,拿出資金、選派人才、精準施策,舉全市之力,助力甘肅7市州、河北承德、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等地區的50個結對幫扶貧困縣脫貧“摘帽”,335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東西部協作碩果累累。

如今,山與海的“化學反應”還在持續。天津不斷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隨著幫扶實踐走向深入,當地的產業更興旺了,鄉村更美麗了,家家戶戶更富裕了……新的一年,鄉親們正以嶄新的面貌擁抱幸福小康生活。

撬動特色產業引來致富“活水”

俗話說,“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甘肅省白銀市會寧縣楊崖集鎮擁有得天獨厚的中藥材種植氣候條件和地理位置,瞄準這一優勢,天津投入488萬元專項資金,聯合甘肅長征藥業科技有限公司,在當地建起中藥材加工就業幫扶車間,運用“企業+農戶”訂單保底收購模式,帶動村民就近就地就業,將“小草藥”做成“大產業”。

村民趙富忠頗有感觸:“我以前在家干農活,現在有了幫扶車間,農閑時就上這兒來打工,一天能掙80元呢。”除了工資收入,趙富忠種植的黃芪也有了固定“買主”:“去年,我那10多畝黃芪,有藥業專員上門收購,進賬4萬多元。”村民陳國仁說,他種了500多畝板藍根,按照幫扶車間的收購行情,一畝地折合2000多元。

如今,楊崖集鎮年產中藥材8000噸,農業產值達2600萬元。鎮里越來越多的農戶走進幫扶車間,嘗到了“甜頭”,托起了“致富夢”。

產業幫扶,就是讓村民的錢袋子鼓起來。

在承德隆化縣,天津幫助當地農民走出一條發展水培蔬菜種植的新路,農民變身產業工人,田間地頭成了日光溫室。目前,水培蔬菜的銷路輻射上海、廣州等多個地區,同時出口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隨著項目規模逐年擴大,預計還將安排縣里農村剩余勞動力260余人。可喜的是,天津去年還將這一項目成功復制推廣到新疆和田策勒縣,建設適合南疆氣候特點的新型蔬菜種植園。

“天津因地制宜,制定助力脫貧地區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實施方案,堅持到縣財政資金50%以上用于支持發展畜養殖、鄉村旅游、科技大棚等特色產業。”市合作交流辦二級巡視員楊毅東介紹,近年來,我市引導516家企業赴對口幫扶地區投資超55億元,總結推廣天津食品集團“五統一”肉羊全產業鏈經驗,以及“致富蜜”“搖錢樹”等產業模式,實現每縣建設1個產業園、扶持1個重點產業、打造1個特色產品。

多渠道設崗位端穩就業“飯碗”

產業連著就業,安居更要樂“業”。讓脫貧群眾端穩就業的“飯碗”一直是天津人民的心頭大事。

開展穩崗就業行動、制定就業獎補,鼓勵企業、個人和社會組織參與就業幫扶……天津多措并舉,拓寬脫貧群眾就業渠道,讓關愛的“春風”溫暖民心。

在新疆和田地區于田縣阿熱勒鄉夏瑪勒巴格村,每天早晨,維吾爾族姑娘茹克艷準時到離家不遠的云賬戶“自習鴿”基地,開始一天的工作:給種鴿補充飼料、在鴿蛋上標編號,去基地的自習室學習漢語和肉鴿養殖技術……這樣一個養家、學習兩不誤的崗位讓茹克艷很是滿意。飼養員色麗米罕同樣有一種幸福感:“在養鴿基地每月收入3000元,不累,而且守著家,方便照顧孩子。”

“自習鴿”基地由云賬戶技術(天津)有限公司援建,實行“養鴿+自習”模式,即養鴿場和自習室雙配套,吸引了不少村民報名。按照規劃,隨著養殖規模不斷擴大,未來可帶動當地500人就業。

“到天津1年多了,很有成就感,把掙的工資寄回家,吃穿啥的都好起來了,我還學到了技術。”作為天津正天醫療器械有限公司一員,來自甘肅省天水市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的馬艷很感激天津在家鄉舉辦的“東西部勞務協作就業專場招聘會”,讓她找到了合適的工作。“從不敢想,我現在每月有5000多元的收入,公司還提供宿舍,吃住都很好,特別高興。”馬艷笑著說。

為推動對口幫扶地區勞動力轉移就業,天津搭平臺、出政策,創新招法,開展勞務協作培訓班,與中西部25省市人社部門建立常態對接機制,挖掘周邊省市崗位資源;支持結對地區開發公益性就業崗位,在涉農項目建設和管護方面,采取以工代賑方式就近就地吸納就業。

惠民生疏“痛點”一個都不能少

一筆筆真金白銀、一項項惠民之舉,讓東西部協作和支援合作成果看得見、摸得著、可持續,也讓當地群眾的幸福指數節節攀升。

在青海省黃南州同仁市黃乃亥鄉日秀瑪村,對于祖祖輩輩都扎根于此的吉毛才讓來說,這幾年過得格外舒心:“自來水通到家,不用再走十幾公里去背水。擰開水龍頭,水流可大了,吃水、澆花、洗衣服,都能行!”

黃乃亥鄉海拔高,土質為濕陷性黃土,鄉民最大的“痛點”就是“用水難”,當地曾有“寧肯給桶奶也不愿給碗水”的說法。天津援青干部、同仁縣副縣長王凱告訴記者,本著“黃南所需、天津所能”的原則,天津投入730萬元,實施人畜飲水安全工程,從根本上解決了黃乃亥鄉的“吃水難”“供水難”問題。

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卡若區妥壩鄉諾瑪村海拔高、人口分布廣、出行難。近年來,天津支持妥壩鄉諾瑪村啟動整村搬遷安置區建設項目,實施整村搬遷、住房改建、道路硬化等一系列民生改善工程。“老村房屋是土木結構,不通自來水、不能看有線電視,交通也不方便。現在,新村條件樣樣好,小康生活就在眼前。”村民松吉言語間流露出對未來的憧憬。

如今,“紅瓦白墻”筑起了諾瑪村人的新希望,平坦的柏油路正引領諾瑪村通向致富的大道。

市合作交流辦黨組成員、副主任王東說:“在對口幫扶地區的民生改善上,天津持續加大住房與飲水、城鄉道路、居住環境、文化設施等民生領域的傾斜支持力度,安排對口支援新疆和田、西藏昌都、青海黃南財政援助資金占比80%以上,謀劃‘安居富民’‘定居興牧’等示范民居工程,形成了一批具有天津特色的生動案例。”